科技园区的水平决定了一个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能级,科技园区强,经济才能强。去年,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达70.1%、62.4%,高出全市同期21和19.7个百分点,俨然成为昆山创新驱动的主战场。
高新区“攀高追新”的秘诀,就在眼前这片“创新丛林”之中。在这里,密密麻麻分布着40多个科技平台、创新载体、配套设施,以集群态势,拔节速长、生机勃发,机器人及装备制造、小核酸及生物医药、可再生能源等一个个创新“盆景”渐渐连成产业“风景”,为正在崛起的现代化科技新城源源不断提供转型动能。
从“一区”到“多园”,拆掉“围墙 ”激发创新活力
有人说,昆山高新区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创新园。
科技平台错落有致,创新载体镶嵌如玉,风格迥异的产学研平台相得益彰……高新区不是单一的创新孵化器、加速器,也不是孤立的产业制造生产基 地,而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既有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为核心的核心区,也有因产业供求与互动连接而形成的多个园区群,“一区多园”正是由点到面协调互动的最 佳形式。
这片“创新丛林”之中,最美的景致在昆山阳澄湖科技园,这里集聚了昆山杜克大学、清华科技园、昆山工研院、海外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基地等创 新载体,成为昆山创新资源最丰富、生态环境最优良的区域。“阳澄湖科技园要扮演好核心区的角色,着力打造技术高地、政策洼地、人才福地、生态湿地和金融宝 地,推动创新要素在产业园区之间的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着力构建协同有序、优势互补、科学高效的区域创新模式。”昆山阳澄湖科技园相关负责人说,一区多 园、协同发展,这是阳澄湖科技园的特点,也是优势。
“引领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要坚持一手抓创新资源总量的集聚,一手抓创新效率效益的提高,既着眼于内部资源整合,也着眼于外部资源利用,既注重‘引进来’为我所用,又注重‘走出去’才为我用。”因此,昆山阳澄湖科技园拆掉“围墙”,串起五大产业协同发展:高端布局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为主的装备制造业,精心培育以小核酸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整合运作传感器(北斗)产业园,优化提升软件产业园,集聚发展光电产业园,一体化创新发展格局在这里变成现实。
世界高科技园区的发展实践表明,建设一流高科技园区必须加快推进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创业综合环境建设。拆掉围墙,突破藩篱,形成“一区多园”创新格局,今天的昆山高新区,不仅是一座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科技新城,更是一片配套完善的生态宜居之地。
从“单一”到“集群”,新兴产业加速“成长”
过去五年,机器人、小核酸、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集群犹如“雨后春笋”,创新成长。
今年9月,60多名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的院士、“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齐聚昆山,共同探讨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昆山机器人产业发展着实让他们吃了一惊,意大利柯马、德国库卡、台湾高晟、华恒焊接、穿山甲机器人等50多个国内外高端机器人项目聚集高新区,依托光、机、电等产业发展基础,正从工业机器人“一枝独秀”向服务型、家居型机器人“全面开花”转变。
机器人产业是昆山高新区着力拓展的新兴产业,也是该区培植产业集群的一个生动缩影。然而,高新区早已意识到,从创新企业向创新集群转变,依 靠的是关键产业技术,如何把生产要素和整条产业链上的创新资源集聚起来,形成创新驱动,并由此推动产业升级,逐渐成为高新区探索的新路径。
升格国家级后,高新区结合发展基础和创新发展目标定位,贯彻“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理念,规划建设了阳澄湖科技园、新城北产业园、吴淞江产 业园“三大板块”。同时,紧盯国际先进产业的发展方向,重点引进国际前沿的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大力培育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抢占新兴产 业制高点,吸引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如今,高新区已形成机器人装备制造产业、小核酸及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模具产业、新能源 产业等六大制造业支柱产业,科技服务业、商贸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三大服务业的“6+3”产业集群。
集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高新区意识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必须把产业高端化发展作为落脚点,占据全球产业链高端环节。今年以来,泰连、 库博等企业将“智库”纷纷搬进高新区,传统制造突破生产粗放、产品初级、产业链短之围,创新发展凸显“集群效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优势产业集 群,是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昆山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技术创新的实践主体是企业,充分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唯有给予精心呵护。
从“创新”到“创业”,“创新丛林”磁力尽显
在这里,创新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境界。
今年7月,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在高新区揭牌运营,初期孵化面积达2800多平方米,将为两岸青年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全力推动创新资源汇聚、人才项目孵化、成果展示交易和创新文化培育。
搭建创新创业“梦工厂”,高新区不止一个“景点”。依托清华科技园、昆山工研院、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科技载体,成立运作新型平板显示、 工业和智能机器人、感知技术等研究所,建成机器人研发楼、小核酸研发实验楼等公共平台……各类科技载体是实现创新成果孵化、加速和产业化的重要平台。
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新”,高新区结出创新发展硕果。以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为例,引进100多家企业,孵化企业50多家,走出4家上市 公司。“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是昆山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全新路径,又是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 昆山启迪科技园董事长胡波指出,只有做强孵化载体,夯实平台支撑,才能保证每一株创业“萌芽”都能在这里“孵化成苗”。
“激活万众创新的活力,科技创新是新引擎,高端人才是源头活水。通过招才引智,恰恰是为每一棵创业‘幼苗’输血造血,让他们快速‘抽枝散 叶’。”昆山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高新区坚持布局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众创空间,构建“创新-创意-创客-创业”全链条服务体系,同 时,通过选聘企业家、天使投资人、专家学者担当创业导师,构建“创业者-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创业导师”互动机制。
这样一来,创新创业的土壤变得更加肥沃: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孵化器,高成长性科技企业进加速器,成熟型企业在高新区直接落户。“落户昆山高新 区,聚集各类创业资源,把有志于创新创业的草根族‘扶上马’‘送一程’。”正如创酷空间联合创始人孙刚所说,自己最欣赏高新区的就是服务和氛围,扎根高新 区创新创业,这些都是可以接触、整合的资源。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高新技术产业在这里集聚,创新创业精英在这里拼搏,昆山高新区正在书写创新驱动发展的崭新一页。